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美客书屋 > 女频言情 > 汉鼎重光全文+番茄

汉鼎重光全文+番茄

千秋无阅色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众人在诸葛瞻府邸精心谋划后面圣事宜,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改变局势的那一刻。终于,选定的面圣之日来临。刘谌、诸葛瞻、诸葛尚与我一同身着朝服,神色庄重地踏入皇宫。宫殿内,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,金色的雕梁画栋在黯淡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冰冷。我们在偏殿等候刘禅召见。不多时,刘禅在黄皓的搀扶下缓缓走来。刘谌率先跪地,将在南中所做之事,从安抚蛮人、编练团练到开发铜矿,一桩桩、一件件,条理清晰且言辞恳切地向刘禅阐述,末了,声泪俱下地说道:“父皇,儿臣在南中所作所为,皆是为了我蜀汉江山,绝无半点私心,还望父皇明察。”诸葛瞻也跟着跪地,拱手说道:“陛下,北地王一心为国,其在南中举措成效显著,实乃我蜀汉复兴之希望。还望陛下莫要听信谗言,寒了北地王及一众忠心臣...

主角:千秋无阅色千秋无阅色   更新:2025-02-10 15:37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千秋无阅色千秋无阅色的女频言情小说《汉鼎重光全文+番茄》,由网络作家“千秋无阅色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众人在诸葛瞻府邸精心谋划后面圣事宜,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改变局势的那一刻。终于,选定的面圣之日来临。刘谌、诸葛瞻、诸葛尚与我一同身着朝服,神色庄重地踏入皇宫。宫殿内,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,金色的雕梁画栋在黯淡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冰冷。我们在偏殿等候刘禅召见。不多时,刘禅在黄皓的搀扶下缓缓走来。刘谌率先跪地,将在南中所做之事,从安抚蛮人、编练团练到开发铜矿,一桩桩、一件件,条理清晰且言辞恳切地向刘禅阐述,末了,声泪俱下地说道:“父皇,儿臣在南中所作所为,皆是为了我蜀汉江山,绝无半点私心,还望父皇明察。”诸葛瞻也跟着跪地,拱手说道:“陛下,北地王一心为国,其在南中举措成效显著,实乃我蜀汉复兴之希望。还望陛下莫要听信谗言,寒了北地王及一众忠心臣...

《汉鼎重光全文+番茄》精彩片段


众人在诸葛瞻府邸精心谋划后面圣事宜,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改变局势的那一刻。终于,选定的面圣之日来临。

刘谌、诸葛瞻、诸葛尚与我一同身着朝服,神色庄重地踏入皇宫。宫殿内,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,金色的雕梁画栋在黯淡的光线中显得格外冰冷。

我们在偏殿等候刘禅召见。不多时,刘禅在黄皓的搀扶下缓缓走来。刘谌率先跪地,将在南中所做之事,从安抚蛮人、编练团练到开发铜矿,一桩桩、一件件,条理清晰且言辞恳切地向刘禅阐述,末了,声泪俱下地说道:“父皇,儿臣在南中所作所为,皆是为了我蜀汉江山,绝无半点私心,还望父皇明察。”

诸葛瞻也跟着跪地,拱手说道:“陛下,北地王一心为国,其在南中举措成效显著,实乃我蜀汉复兴之希望。还望陛下莫要听信谗言,寒了北地王及一众忠心臣子的心。”

诸葛尚更是激昂陈词:“陛下,如今曹魏虎视眈眈,我蜀汉内部理应团结一心,北地王此举正当其时,是为我蜀汉谋长远之计啊!”

然而,刘禅只是面无表情地听着,眼神游离。待众人说完,黄皓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:“陛下,北地王虽说得好听,可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另有所图呢?南中如今势力渐大,万一……”

刘禅皱了皱眉头,似乎被黄皓的话影响,犹豫片刻后,缓缓说道:“刘谌,朕知道你或许本意不坏,但南中之事,确实容易引人猜忌。你先回府邸,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。”

刘谌眼中满是难以置信,急切地说道:“父皇,儿臣……”

“退下吧!”刘禅不耐烦地挥了挥手,打断了刘谌的话,而后在黄皓的搀扶下起身离去。

看着刘禅离去的背影,刘谌呆立当场,脸上写满了失望与痛心。诸葛瞻和诸葛尚也是一脸无奈,神色黯然。

“没想到,陛下竟如此昏聩,对黄皓的谗言深信不疑,丝毫不念及北地王的一片赤诚。”诸葛尚忍不住低声咒骂。

我心中同样充满了愤怒与悲哀,本以为凭借众人的努力,能让刘禅看清局势,可如今看来,一切都是徒劳。

刘谌缓缓转过身,目光空洞地望向宫殿外的天空,许久,才低声说道:“我对父皇,对这朝堂,真是失望透顶……但即便如此,我也绝不放弃,定要想办法挽救蜀汉。”说罢,他握紧了拳头,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坚毅。

从皇宫失望而归,刘谌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。回到府邸,他径直走向书房,独自坐在案前,望着墙壁上悬挂的蜀汉地图,久久不语。

我与诸葛瞻父子在客厅稍作停留后,便告辞离去。他们深知此时刘谌需要独自静一静,思索下一步的应对之策。

然而,就在夜幕降临之时,门童前来通报,说侍中张绍求见。刘谌微微一怔,心中暗自思忖张绍此时前来的意图。张绍乃张飞之孙,按理说应是蜀汉的忠良之后,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局势中,谁也难以捉摸他的真实立场。

“请他进来吧。”刘谌整理了一下思绪,吩咐道。

不多时,张绍在门童的引领下,踏入书房。他身着一袭深色锦袍,神色略显拘谨,见到刘谌后,赶忙躬身行礼:“见过北地王。”

刘谌起身还礼,示意张绍坐下,而后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张侍中深夜前来,所为何事?”

张绍犹豫了一下,缓缓开口说道:“北地王,实不相瞒,今日听闻您面圣的结果,绍深感忧虑。如今朝堂之上,黄皓权势滔天,陛下又被其蒙蔽,长此以往,蜀汉危矣。”

刘谌冷哼一声,说道:“哼,我又何尝不知?只是没想到父皇竟对我如此猜忌,丝毫不信我对蜀汉的一片忠心。”

张绍叹了口气,说道:“北地王,绍今日前来,是想表明自己的心意。绍虽身处朝堂,却不愿与黄皓之流同流合污。绍深知北地王在南中的作为,皆是为了蜀汉的未来,绍愿尽绵薄之力,助北地王一臂之力。”

刘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,打量着张绍,试图从他的神情中探寻其真实意图。片刻后,他缓缓说道:“张侍中,如今局势复杂,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。你既表明心意,我且信你。但不知你有何良策,能助我化解眼前困境?”

张绍微微皱眉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北地王,如今正面与黄皓抗衡,恐难有胜算。我们不妨另辟蹊径,联络朝中其他忠义之士,暗中收集黄皓等人的罪证,待时机成熟,一举揭露他们的罪行,让陛下看清他们的真面目。”

刘谌微微点头,觉得张绍所言有理。但他心中仍有顾虑,毕竟在这朝堂之上,人心难测,稍有不慎,便会陷入更大的危机。

“张侍中,此事非同小可,需谨慎行事。你且先回去,暗中联络可靠之人,切不可打草惊蛇。待有了进展,我们再从长计议。”刘谌叮嘱道。

张绍点头称是,而后起身告辞。望着张绍离去的背影,刘谌陷入了沉思,不知这新的转机,能否真正带领蜀汉走出困境,走向复兴之路。


抵达梁州后,梁牧没有急于展开军事行动,而是先深入民间,了解百姓的疾苦和叛军的情况。他发现,大部分参与叛乱的百姓都是因为生活所迫,被别有用心之人蛊惑利用。于是,梁牧决定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。

首先,梁牧张贴告示,向百姓阐明叛乱的危害以及蜀汉朝廷的政策。他承诺,只要参与叛乱的百姓放下武器,回归正常生活,朝廷将既往不咎,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和土地,帮助他们重新开始。同时,梁牧还派遣使者与叛军的一些小头目进行谈判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劝他们认清形势,不要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与朝廷为敌。

对于那些顽固不化、坚决与朝廷对抗的叛军首领,梁牧则毫不留情地展开军事打击。他指挥军队迅速出击,切断了叛军之间的联系,各个击破。在战斗中,梁牧身先士卒,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。他巧妙地运用战术,利用地形优势,多次以少胜多,重创叛军。

在梁牧的努力下,梁州的局势逐渐得到控制。越来越多的叛军放下武器,百姓们也开始回归正常生活。随着叛乱的平定,梁牧又着手恢复梁州的经济和社会秩序。他组织百姓开垦荒地,重建家园,修复被破坏的基础设施。同时,加强对梁州的军事防御,在边境地区增设关卡,加固城防,防止曹魏的入侵。

梁牧入梁州,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气,成功地平定了叛乱,稳定了局势。他的功绩不仅赢得了梁州百姓的爱戴和拥护,也为蜀汉政权在艰难时期稳住了北部防线,成为了蜀汉在困境中得以支撑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他也深知,黄皓在朝堂上的乱政对蜀汉的危害极大,自己在梁州的努力或许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,要想真正复兴蜀汉,还需从根本上解决朝廷内部的问题。

第五十一章 收叛军,练新军:梁州的重生与崛起

梁牧成功平定梁州叛乱后,并没有满足于表面的平静,而是深知要想让梁州真正成为蜀汉坚不可摧的堡垒,必须从长远考虑,解决根本问题。收编叛军、训练新军,成为了他接下来的重要举措。

梁牧深知,这些叛军虽然参与了叛乱,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被胁迫或者出于生计所迫。若能将他们收归麾下,加以正确引导和训练,不仅能化敌为友,壮大蜀汉的军事力量,还能消除潜在的不稳定因素。于是,他下令对愿意投降的叛军进行甄别。对于那些罪行较轻、真心悔过的叛军士兵,梁牧给予他们重新加入蜀汉军队的机会。

在收编过程中,梁牧亲自出面安抚这些叛军士兵。他对他们说道:“诸位,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。如今你们愿意回归正道,便是我蜀汉的子民,我梁牧以人格担保,既往不咎。从今往后,我们一同为蜀汉效力,保家卫国,守护梁州的安宁。”这些话语,如同温暖的春风,吹散了叛军士兵心中的恐惧与疑虑,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追随梁牧。

为了让这些新加入的士兵融入蜀汉军队,梁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他将叛军士兵分散编入各个营队,与原有的蜀汉军队混合训练,让他们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相互了解、相互学习。同时,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教官,传授他们军事技能和纪律规范。


随着宗预等一批正直老臣的离去,朝堂上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一些原本对黄皓心怀忌惮的大臣,因宗预的离世而倍感失落,他们在忙于应对各种事务的同时,对黄皓的警惕性有所降低。而黄皓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,他开始施展自己的权谋手段。

黄皓先是在宫廷之中,利用自己多年在宫中积累的人脉与对刘禅喜好的了解,重新接近后主刘禅。他每日陪伴在刘禅身边,投其所好,进献各种奇珍异宝,讲述一些荒诞不经却能博刘禅一笑的故事,逐渐又赢得了刘禅的宠信。刘禅在黄皓的奉承之下,渐渐放松了对他的戒备,开始重新听取他的意见。

在取得刘禅的信任后,黄皓将触手伸向朝堂。他利用自己与刘禅的亲密关系,在朝中拉拢党羽,排除异己。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,看到黄皓重新得宠,纷纷向他靠拢,希望能借此获得晋升的机会。黄皓则对这些人许以高官厚禄,结成了一股新的势力。

对于那些不愿与他同流合污的大臣,黄皓则想尽办法进行打压。他在刘禅面前不断诋毁这些大臣,编造各种不实的罪名,使得一些正直的大臣逐渐失去了刘禅的信任,甚至被罢官免职。一时间,朝堂之上人人自危,正直之士敢怒而不敢言。

黄皓的卷土重来,严重影响了蜀汉的政治生态。原本在董厥、诸葛瞻、郤正等人努力下逐渐清明的朝政,再次陷入了混乱。梁州新政等一系列复兴蜀汉的举措,也因黄皓及其党羽的干扰而受到阻碍。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,在推行过程中被故意曲解或拖延,导致无法顺利实施。

诸葛瞻、董厥等人对黄皓的行为极为愤慨,他们多次试图向刘禅进谏,揭露黄皓的恶行。然而,刘禅在黄皓的迷惑下,对这些谏言充耳不闻,甚至对诸葛瞻等人产生了不满。这使得黄皓更加肆无忌惮,他的势力愈发膨胀,对蜀汉的危害也日益加深。

蜀汉的局势,因黄皓的再次得势而变得愈发严峻。在这个本就艰难复兴的关键时期,黄皓的干扰如同一场阴霾,笼罩在蜀汉的上空,让蜀汉的未来再次陷入了深深的不确定性之中。而诸葛瞻、董厥等人,面对黄皓的猖獗,深知不能坐以待毙,他们在暗中积蓄力量,等待着合适的时机,与黄皓展开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较量。

凉州风云:危机与机遇交织

在黄皓于蜀汉朝堂搅弄风云,致使朝政陷入混乱之时,地处西北边陲的凉州,也正经历着一场风云变幻。

凉州,自被蜀汉收复后,在梁牧和姜维的精心治理下,逐渐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,成为了蜀汉在西北的重要战略支撑点。然而,随着曹魏内部局势的变化,凉州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司马昭意识到凉州对于曹魏西部防线的重要性。若不能夺回凉州,不仅颜面无光,更会让蜀汉以此为跳板,对曹魏的关中地区构成严重威胁。同时也在严重损害自身相国的权势。于是,曹魏调兵遣将,集结了一支精锐部队,准备对凉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。

消息传来,凉州城内人心惶惶。百姓们担心战火重燃,再次失去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;而军中将士们,虽士气高昂,但也深知即将面临的战斗无比艰巨。大将军姜维深知,凉州的存亡关乎着蜀汉的兴衰,他迅速召开军事会议,与麾下将领们商讨应对之策。


自朝堂上与太子刘璿激烈冲突后,刘谌心情沉重,深知局势已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。黄皓的离间计使得他与太子反目,朝中局势更加错综复杂,复兴汉室之路愈发艰难。

我看着忧心忡忡的刘谌,心中明白,此时必须寻求破局之策。思来想去,我想到了霍弋。霍弋乃名将霍峻之子,久镇南中,不仅手握兵权,且为人忠诚正直,足智多谋,或许他能为我们指明方向。

于是,我向刘谌提议:“殿下,如今局势艰难,我们需另寻良策。霍弋久镇南中,对各方形势了如指掌,且忠心汉室,不妨向他求教,或许能找到破局的办法。”

刘谌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,点头道:“阿牧,你说得对。霍弋确实是个可以信赖之人,事不宜迟,你即刻启程前往南中,务必请他为我们出谋划策。”

我领命后,立刻收拾行装,快马加鞭赶往南中。一路上,我心急如焚,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见到霍弋后该如何陈述当前的困境,又该如何请教破局之法。

数日后,我终于抵达霍弋镇守之地。通报之后,霍弋亲自出迎。他身材魁梧,身着铠甲,眼神坚毅而沉稳,尽显大将风范。

“梁牧先生,一路辛苦了。听闻你匆匆赶来,想必是有要事。”霍弋热情地将我迎进府中,关切地说道。

我顾不上寒暄,急忙将成都朝堂上的局势,包括黄皓的弄权、太子与刘谌的反目,以及蜀汉面临的内忧外患,详细地向霍弋讲述了一遍。最后,我诚恳地说道:“霍将军,如今蜀汉危在旦夕,北地王心系江山社稷,却深陷困境。特命我前来,恳请将军为我们出谋划策,指点迷津。”

霍弋听完,脸色变得十分凝重,他来回踱步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黄皓这奸贼,实在可恶,竟将朝堂搅得如此混乱。太子与北地王反目,无疑是亲者痛,仇者快。如今当务之急,是要化解太子与北地王之间的误会,同时扳倒黄皓,稳定朝堂局势。”

我点头称是,问道:“将军所言极是,但具体该如何做呢?还望将军明示。”

霍弋停下脚步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首先,要想办法让太子认清黄皓的真面目。黄皓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兴风作浪,无非是凭借陛下的宠信。我们可以收集黄皓贪污受贿、结党营私的证据,呈递给太子,让太子明白黄皓是在利用他,挑拨他与北地王的关系。”

“可是,黄皓行事谨慎,这些证据恐怕不好收集。”我面露难色地说道。

霍弋微微一笑,说道:“这不难。我在南中多年,也结识了一些在成都有眼线的朋友。我可以让他们帮忙,暗中调查黄皓的罪行。同时,你回去告诉北地王,让他在朝堂上暂时收敛锋芒,避免与太子再次发生冲突,以免让黄皓有机可乘。”

我认真地听着,将霍弋的话一一牢记在心。

霍弋接着说道:“其次,我们要团结朝中忠义之士。北地王在南中时,已联络了一些大臣,如诸葛瞻、张绍等人。现在可以让他们继续联络其他忠心汉室的官员,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,共同对抗黄皓。只要我们团结一心,黄皓的势力再大,也不足为惧。”

“将军高见,只是如今朝堂人心惶惶,不知这些忠义之士是否愿意挺身而出。”我担忧地说道。

霍弋拍了拍我的肩膀,说道:“梁牧先生,蜀汉虽处危难,但忠义之士仍大有人在。只要我们表明决心,让他们看到希望,相信他们会站出来的。而且,我也会修书给一些在朝中颇有威望的大臣,劝他们支持北地王,共同为复兴汉室出力。”

“如此甚好,有将军相助,我等便有了底气。”我感激地说道。

霍弋又思索了一会儿,说道:“最后,我们不能忽视外部威胁。曹魏一直对蜀汉虎视眈眈,我们在解决内部问题的同时,也要加强边境防御。我会在南中做好军事准备,以防曹魏趁虚而入。”

我对霍弋的周全考虑深感佩服,起身拱手道:“霍将军,您的一番话,如拨云见日,让我等看到了希望。我这就回去,将您的计策告知北地王。”

霍弋点头道:“好,事不宜迟,你即刻启程。转告北地王,让他放心,我霍弋定会为复兴汉室竭尽全力。”

告别霍弋后,我马不停蹄地踏上归程。一路上,霍弋的计策在我脑海中不断盘旋。我深知,这是我们挽救蜀汉的一线生机,必须尽快将这些宝贵的建议传达给刘谌,与各方齐心协力,共同对抗黄皓,化解蜀汉的危机。


在关彝和赵统加入我们的阵营后,众人齐心协力,秘密筹备着揭露黄皓罪行的计划。然而,蜀汉的局势却愈发严峻,朝堂之上的阴霾愈发浓重,而这一切,都因一个人的出现而变得更加复杂——谯周。

一日午后,刘谌正在府中与我商议下一步的行动,门童匆匆来报,说光禄大夫谯周求见。刘谌微微皱眉,谯周此人在朝中以学识渊博著称,但近年来,他主降的言论在朝中流传,刘谌对他的到来颇感意外。

“请他进来吧。”刘谌思索片刻后说道。

不多时,谯周迈着方步,缓缓走进大厅。他身着宽袍大袖,面容清瘦,眼神中透着一股难以捉摸的神色。见到刘谌,他拱手行礼:“见过北地王。”

刘谌起身还礼,示意谯周坐下,而后问道:“谯大夫今日前来,不知有何指教?”

谯周微微叹了口气,说道:“北地王,如今蜀汉局势,想必您也清楚。曹魏国力强盛,如日中天,而我蜀汉偏居一隅,连年征战,国力损耗严重。如今朝堂之上,黄皓弄权,内忧外患,实难与曹魏抗衡。依在下之见,为了蜀汉百姓免受生灵涂炭,投降曹魏,或许是唯一的出路。”

刘谌听闻此言,脸色瞬间变得铁青,怒目而视道:“谯周,你身为蜀汉臣子,不思报国,却在此宣扬投降之论,实在荒谬!我汉室传承数百年,高祖皇帝斩白蛇起义,光武皇帝中兴汉室,怎可在我等手中拱手将江山让与他人?”

我在一旁也忍不住说道:“谯大夫,您饱读诗书,当知忠义二字。如今我等正努力肃清奸佞,力图复兴汉室,您却说出这等丧气之话,实在让人心寒。”

谯周却不慌不忙,摇头晃脑地说道:“北地王,梁牧先生,我并非贪生怕死之辈。只是如今局势,以卵击石,又有何益?曹魏若大兵压境,成都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。投降,乃是为了保全百姓,为了蜀汉的黎民苍生啊。”

刘谌气得浑身发抖,指着谯周说道:“你这是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!若人人都如你这般,我蜀汉还有何希望?我宁可战死沙场,也绝不屈膝投降!”

谯周见刘谌态度坚决,无奈地叹了口气,起身说道:“北地王,您的忠义,谯周敬佩。只是望您再仔细斟酌,莫要因一时意气,误了蜀汉百姓。”说罢,他缓缓告辞离去。

谯周离开后,刘谌余怒未消。“没想到,竟有如此懦弱之人,在这关键时刻鼓吹投降。”刘谌咬牙切齿地说道。

我安慰道:“殿下,谯周之论,实乃荒谬。但也可见如今朝堂人心惶惶,我们必须加快行动,尽快扳倒黄皓,稳定局势,方能凝聚人心,共同抵御外敌。”

刘谌点头,眼神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:“你说得对,无论前路如何艰难,我都不会放弃。我们定要让那些妄图投降之人看看,我蜀汉儿郎,定有复兴汉室的决心和勇气!” 我们深知,谯周的投降言论,只是蜀汉危机的一个缩影,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,远比想象中更加艰巨。但为了心中的信念,为了蜀汉的未来,我们必须迎难而上,与这股投降的逆流,以及黄皓的黑暗势力,展开一场殊死搏斗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