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美客书屋 > 其他类型 > 大明抄家王后续

大明抄家王后续

生活趣事多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一说到具体的差事我他喵的立刻就变回沈战。吾皇啊吾皇,你做人真是太他喵的现实了。“回禀陛下,银子和宝物俱已运抵宫门处!”“好!”崇祯起身击掌,“王承恩,立刻派人去宫门接货。让太监们都给我小心点。要是把珠宝玉器打碎了,朕要他们的命!”“老奴遵旨,必不损坏一物!”王承恩立刻出去安排。落袋为安之后崇祯才有心情问起了抄家的经过。“沈战,抄家过程是否顺利,可有关键人物逃脱?”沈战在心里大笑,果然,只要不提钱自己又从沈爱卿变成了沈战。“回禀陛下,抄家过程极为惨烈。成国公府再次增加了防卫力量。府内兵力共计150人,含刀盾兵、弩兵、火枪兵各50人,且皆为精锐。幸好臣的新枪作用明显,这才惨胜国公府。国公府内150名战兵,四名二品武者,一名一品武者皆被当...

主角:崇祯沈战   更新:2025-03-21 15:09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沈战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大明抄家王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生活趣事多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一说到具体的差事我他喵的立刻就变回沈战。吾皇啊吾皇,你做人真是太他喵的现实了。“回禀陛下,银子和宝物俱已运抵宫门处!”“好!”崇祯起身击掌,“王承恩,立刻派人去宫门接货。让太监们都给我小心点。要是把珠宝玉器打碎了,朕要他们的命!”“老奴遵旨,必不损坏一物!”王承恩立刻出去安排。落袋为安之后崇祯才有心情问起了抄家的经过。“沈战,抄家过程是否顺利,可有关键人物逃脱?”沈战在心里大笑,果然,只要不提钱自己又从沈爱卿变成了沈战。“回禀陛下,抄家过程极为惨烈。成国公府再次增加了防卫力量。府内兵力共计150人,含刀盾兵、弩兵、火枪兵各50人,且皆为精锐。幸好臣的新枪作用明显,这才惨胜国公府。国公府内150名战兵,四名二品武者,一名一品武者皆被当...

《大明抄家王后续》精彩片段


一说到具体的差事我他喵的立刻就变回沈战。

吾皇啊吾皇,你做人真是太他喵的现实了。

“回禀陛下,银子和宝物俱已运抵宫门处!”

“好!”崇祯起身击掌,“王承恩,立刻派人去宫门接货。

让太监们都给我小心点。

要是把珠宝玉器打碎了,朕要他们的命!”

“老奴遵旨,必不损坏一物!”王承恩立刻出去安排。

落袋为安之后崇祯才有心情问起了抄家的经过。

“沈战,抄家过程是否顺利,可有关键人物逃脱?”

沈战在心里大笑,果然,只要不提钱自己又从沈爱卿变成了沈战。

“回禀陛下,抄家过程极为惨烈。

成国公府再次增加了防卫力量。

府内兵力共计150人,含刀盾兵、弩兵、火枪兵各50人,且皆为精锐。

幸好臣的新枪作用明显,这才惨胜国公府。

国公府内150名战兵,四名二品武者,一名一品武者皆被当场格杀!

自成国公朱纯臣以下无一人逃脱,全部被捕。

锦衣卫阵亡27人,伤54人!”

“哦~~~!”崇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。

通过沈战的描述,他能想象得到当时战况的惨烈。

锦衣卫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死伤81人,可见成国公府兵士之精锐。

崇祯是个疑心很重的人,因此他问得很细。

“那个叫谢亮的一品武者也没跑掉吗?

我听说一品武者只要想跑谁也拦不住!”

沈战在心中给崇祯竖了个大拇指。

谁说崇祯傻的,这不挺明白的嘛。

“回禀陛下,曹指挥使跟谢亮拼成了两败俱伤。

谢亮在逃跑过程中被臣的火枪队齐射阻挡。

最后王厂督亲自出手击毙了谢亮!”

崇祯听得热血澎湃,同时心中也多了一分疑虑。

“王之心不是重伤了吗,他怎么还能出来杀人?”

沈战睁着眼睛说瞎话。

“回禀陛下,王厂督被火枪打伤的是左臂。

今天他是用右臂击杀的谢亮。

估计王厂督这次回去又要多养上一个月!”

听到王之心带伤出战崇祯总算是放下了戒备之心。

“哈哈,这个王之心还是这么小气。

他这个睚眦必报的性格什么时候能改改!”

崇祯把王之心的出战理解为复仇,这不禁让沈战省下了很多口水。

该拿的好处都拿了,该问的事情都问了,崇祯终于想起对沈战的奖赏了。

“沈战,这次你再立大功,可有想要之物?”

“回陛下,臣想要成国公府一万亩良田!”沈战认真地说道。

“嗯?”崇祯震惊了。

咋地,你小子想做下一个勋贵呀?

沈战抄了成国公府再立大功。

崇祯皇帝问沈战想要什么奖赏。

沈战狮子大开口,直接跟崇祯要成国公府的大片良田。

成国公府共有京师附近的良田十四万亩。

沈战跟崇祯要其中的十万亩,崇祯直接让沈战给整不会了!

在崇祯震惊加疑惑的目光中,沈战做出了解释。

“陛下,臣的下属向臣汇报。

西洋人种植洋芋(土豆)亩产可达一千斤。

江南的上田亩产最高也就六百斤。

一旦试种十万亩洋芋成功。

就可以将这些洋芋作为种子在京师地区大面积推广。

洋芋推广开来后将大大缓解京师的粮食压力。

没有了粮食压力京师岂不是更加安全?”

“竟有此事,朕闻所未闻也!”崇祯被震惊到了。

崇祯年间的土豆还是个稀罕物,种植面积很小,只有上层人士能吃到。

比如崇祯自己每次吃洋芋(土豆)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优越感。


真正的高手一个都不能放跑,这是千户大人再三交代过的事情。

“你们这些人统统该死!”一品高手谢亮越打越急。

锦衣卫的火枪兵打得又远又准,连弩的箭矢就跟永远射不完似的。

即使是锦衣卫里那些负责冲锋的披甲士也猛的不行。

这一切都超出了谢亮的认知。

谢亮也是行伍出身,后来被成国公朱纯臣用重金收买。

大明京师附近的军队是个什么德性谢亮心里可太清楚了。

不说跟纸糊似的,关键时刻肯定不给力就对了。

今天见到的这些锦衣卫让谢亮倍感意外。

越是这样谢亮越着急,自己的家族已经跟成国公绑死了,成国公绝对不能有事。

“砰!砰!砰!”

谢亮跟曹化淳在空中硬拼了三掌,他希望借助反震之力摆脱曹化淳的纠缠。

谢亮明白只有发挥他千人敌的实力去屠戮锦衣卫的普通士兵,府上的护卫们才能获得喘息的机会。

一旦锦衣卫久攻不下,其他勋贵府邸必有反应,到时成国公府自然就有救了。

曹化淳怎么可能让谢亮如愿。

他强提一口真气再次来到了谢亮的身后,主打一个黏字。

“滚!!!”心急如焚的谢亮一掌击向曹化淳的胸口。

在谢亮看来曹化淳必不敢承受自己的全力一掌。

只要曹化淳躲闪或格挡,谢亮就可以再次拉开双方之间的距离,然后去屠戮锦衣卫的士兵。

然而,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

曹化淳不闪不避生受了谢亮一掌。

同时他也全力一掌击在了谢亮的胸口。

“噗!”

“噗!”

两位一品高手同时口吐鲜血,两人的内脏全都大伤。

如此大伤没有个一两年休想养好。

而全力火拼过后,二人的战斗力均剩余不足三成。

现在可谓是曹化淳和谢亮二人最虚弱的时候。

如果此时有同级别的高手偷袭,二人大概率是要凉。

身负重伤的谢亮终于萌生了一丝退意。

看着锦衣卫大军打得府上护卫节节败退,谢亮有一种大势已去的感觉。

罢了,既然救无可救,那就速速逃命去吧。

大不了等将来养好了伤再回来给成国公他老人家报仇!

打定主意的谢亮强行提起一口真气朝着东面的高墙越去。

出了国公府再出了朝阳门,天下之大他谢亮皆可去得。

就在谢亮距离院墙还有两米的时候,异变突生。

“放!”

“砰砰砰!砰砰砰!”

随着沈战一声令下,三十支遂发枪同时射击。

这是沈战特意留给谢亮的礼物。

对方全盛时期这份礼物可能作用不大。

但是现在谢亮身负重伤行动力下降,火枪密集攒射正适合拿来对付他。

“啊!”谢亮极力腾挪躲闪还是被两发弹丸射中。

这么一耽搁谢亮的速度变得更慢了。

而且他尚在空中一时找不到借力的地方,此时的他真是无比的虚弱。

“咻!”

“砰!”

“咔嚓!”

一品高手王之心在最好的机会点上发出了致命一击。

谢亮下意识的伸出右手跟王之心对了一掌。

但此时二人的武力值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。

谢亮的手臂被王之心一击废掉了。

趁他病要他命,王之心追着坠向地面的谢亮连出十多掌。

当双方同时落地的时候,谢亮全身经脉尽断,内脏已被打成了一团浆糊。

一品高手谢亮,卒!


所以说,再过二十年大明的将士也没机会用上这样的好枪。

今儿个本千户开恩,一人赏你们一支好枪。

有了这样的好枪,建奴和流贼在咱们面前全是狗。

等将来到了战场上你们谁要是给本千户掉链子……”

“愿为千户大人效死命!”杜寒第一个行礼说道。

“愿为千户大人效死命!”张伟和王忠紧跟着附和道。

“愿为千户大人效死命!”校场上所有的锦衣卫均单膝点地大声喊道。

“都起来,说过多少遍了,我最讨厌跪礼!”沈战不悦地说道。

“哈哈哈!”一众锦衣卫大笑着起身。

自家千户大人军法严是严了点,但是其它方面真是没话说!

他知道把手底下的兵当个人,既给你发银子发好枪又给你应有的尊重。

在明末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,能遇上这样的主子还要啥自行车。

沈战用湿手帕擦过手之后,负责情报工作的张伟前来汇报。

“大人,关于成国公府的罪证均已收集完毕。

相关人犯均已签字画押。

总共三项大罪,人证物证俱全。

这些证据足够堵上某些人的口了!”

沈战接过张伟整理的证据大概看了一遍,结果看得他脑门上青筋直跳。

这也就是沈战城府够深,要是换了崇祯那个暴脾气估计又要摔东西、拍桌子了。

“这些东西可以让朱纯臣死上十回!”

沈战说完这句话便拿着朱纯臣的罪证朝皇宫的方向走去。

如此气人的东西怎么能不跟皇帝陛下分享呢。

沈战这里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。

大明的其它地方则是暗流涌动。

经过十天时间的发酵,大明京师的最新变化已经传到了流贼和建奴的高层耳中。

即将登基为帝的李自成。

正计划着第六次奇袭、抢掠中原的多尔衮。

犹豫着要不要进军四川当土皇帝的张献忠。

这些人全都闻听了两则最新消息。

一、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因走私军资、通敌叛国等罪名被抄家下狱。

二、前大明内阁首辅陈演因走私军资、以权谋私等罪名被抄家下狱。

这对大明的三伙敌人来说绝对是坏消息。

崇祯小儿的脑子越来越清醒了。

大明朝堂上的蛀虫越来越少了。

贪官们的财富正在向皇帝的手中转移。

这可不是好现象啊!

流贼军,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内,一群文臣武将正在开会。

正月初一李自成登基还是不登基。

正月初八起兵攻打北京的计划还要不要执行。

这就是此时大帐里正在争吵的话题。

说话颇有分量的大将军刘宗敏对李自成说道:

“闯王,箭在弦上不得不发。

我军无论地盘、兵士还是人口都处于最鼎盛之时。

此时不登基称帝更待何时?”

李自成犹豫不决,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推翻大明朝。

他造反的保底目标是做个官方认可的西北王,那样貌似也不错。

李自成望向闭口不言的军师李岩,这是他最敬重的人。

“军师,本王当如何选择,还望军师指点迷津!”

李岩一直在低头研究间谍送回来的情报。

上面主要描述了大明京师最近的变化。

听到李自成叫自己,李岩这才抬起头来。

“闯王挖了老朱家的皇陵,杀了老朱家的藩王。

现在是大明朝最虚弱的时候。

大明朝堂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!”


“回禀陛下,陈演向建奴出售粮食、铁、盐等物资证据确凿。

走私军资和故意资敌的罪名他肯定是逃不掉的。

不过通敌叛国的罪名很难安到陈演的头上。

再说了……”

“再说什么?”崇祯从沈战的口气中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。

那是一种阴谋的味道。

“再说通敌叛国的罪名微臣还想给别人留着呢!”沈战胆大包天地说道。

“说具体点,给谁留着?”崇祯的兴致很足。

沈战每坑死一个大臣,他崇祯就能得到一大笔银子。

这要是再给哪个大臣安上一个通敌叛国的罪名,没准又能抄个百万两银子回来。

眼下的崇祯对于沈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人。

要想让崇祯当好这个工具人,沈战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给对方洗脑。

“启禀陛下,据臣掌握的情报。

之前依附陈演做走私生意的商号共计23家。

臣查抄了陈演名下的两家商号。

为保证我大明边军的物资供应臣暂时未对其余21家商号出手。

陛下您说这21家商号会不会因为陈演被抓而放弃走私生意?”

“当然不会!”崇祯随口说道。

这点觉悟崇祯还是有的。

没有任何一个商人能拒绝走私军资所带来的暴利。

见崇祯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沈战便继续给对方洗脑。

“陛下,商号走私主要是依附朝廷的户部和兵部。

史可法大人即将出任兵部尚书。

以史大人清正廉明,眼睛里不容沙子的性格。

兵部这条走私路线怕是走不通了。

那么您说那些走私商号下一步会找谁合作呢?”

“户部!”崇祯下意识地说道。

见崇祯的智商始终在线,沈战略感欣慰。

看来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也没那么愚蠢,主要还是被一群险恶的大臣给带歪了。

“陛下,虽然陈演倒台了,但是户部的蛀虫还大有人在。

户部侍郎王正治视财如命、见利忘义。

户部侍郎党崇雅乃是晋党领袖。

晋党和八大晋商穿的是同一条裤子。

户部侍郎沈维炳是东林党在朝堂上最大的官。

东林党控制着大量的商号。

根据之前张缙彦的供述,这些户部大员都跟走私脱不开干系。

臣觉得通敌叛国的罪名不愁送不出去。

反而要选一个最适合的人选送出去。

只有这样才能为陛下创造最大的利益!”

“妙,妙啊!”崇祯激动的手舞足蹈。

什么是最懂君王的臣子,沈战这样的就是。

崇祯讨厌文官集团,沈战就想方设法地算计朝中大臣。

崇祯调兵缺银子,沈战就挖空心思帮崇祯搞银子。

想君王之所想,急君王之所急,这才是崇祯想要的大臣。

“沈战,以朕看来陈演只是冰山一角。

走私案必须一查到底,朕允许你对陈演用大刑。

务必将更多的朝廷蛀虫给朕挖出来,明白吗?”

“微臣领旨!”沈战躬身答道。

崇祯现在也算想明白了,挽救大明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?

是整肃朝堂,还是改革税收政策?

显然都不是,这些都需要漫长的时间。

挽救大明最好的办法就是抄家!

贪赃枉法的官员,压榨百姓的士绅地主,发战争财的不良商人,兼并土地的勋贵。

专门抄这些大奸大恶之人的家,银子来得贼快。

有了充足的银子大明军队就可以打胜仗。

但凡将流贼和建奴按下去一头,大明这口气就算缓过来了。


崇祯要想守住北京城,首要任务是选拔一个得力的兵部尚书。

没有这样一位专业人士统筹调度全国兵马,想打好一场百万人规模的大会战纯是痴人说梦。

前任兵部尚书告老还乡时推荐史可法接任自己的职位,崇祯皇帝拒绝了。

新乐侯刘文炳代替崇祯皇帝巡视江南。

他回到京城后向崇祯推荐了史可法,夸赞此人德才兼备且忠贞不二。

崇祯再次拒绝,然后刚愎自用地推自己看着顺眼的张缙严上位。

结果张缙彦并不看好大明的未来,在利益的驱使下他秘密投了李自成。

张缙彦通敌叛国,崇祯被啪啪打脸。

如果崇祯到此时仍不知悔改,那么神仙来了也救不了大明。

崇祯沮丧地说道:“之前是朕错了!

史可法忠心可鉴,做事能力突出。

朕却因为听信谗言将他贬到南京兵部去养老。

朕这就下旨任命史可法为兵部尚书!”

“陛下英明!”刘文炳和巩永固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。

史可法有能力是有能力,但缺点也很明显。

他的缺点就是不会做人。

面对手握大权的贪官污吏史可法从来不给对方好脸子看。

这种行为说好听点叫嫉恶如仇,说难听点叫情商低。

你去看看沈战是怎么做人的。

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无能无德,东厂都督王之心心狠手辣且贪婪,他们都是沈战厌恶之人。

结果沈战却对二人恭敬有嘉,每次得了好处还不忘给二人送上一份厚礼。

这是什么,这就是高情商。

维护好了这两个顶头上司沈战才能安心发育,否则他就会寸步难行。

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史可法永远都做不到沈战这样。

刘文炳心中仍有许多担忧,于是提前给崇祯打起了预防针。

“陛下,史可法清正廉明、性格刚直。

臣担心他入朝后触碰某些人的利益。

从而导致朝臣在陛下面前抹黑、诋毁他。

到时恐怕……”

崇祯无奈地摆了摆手,道:“新乐侯尽管放心。

无论是朝臣进谗言,还是史可法当面顶撞朕。

只要他的意见和想法对大明有利,朕都会忍他让他。

大不了等打退了流贼和建奴朕再把他赶回南京去养老!”

“呃,这……,陛下圣明!”刘文炳还能说啥,崇祯能让步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。

崇祯:“王承恩,速速拟旨。

任命史可法为兵部尚书。

命其即刻前往京师赴任!”

“喏!”王承恩躬身答道。

兵部尚书的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支援周遇吉守住宁武关的问题。

宁武关是李自成大军进入山西腹地的咽喉要道。

只要宁武关还在大明的手里,后面的大同镇总兵姜镶和宣府镇总兵王承胤就不敢轻易投降。

否则明军来个南北夹击,很可能将大同镇和宣府镇给包了饺子。

上一世,周遇吉在宁武关死守不退,斩杀李自成的大顺军十七万多人。

这一战差点将李自成给打自闭,李自成甚至滋生了放弃攻打北京的想法。

最后还是兵部尚书张缙彦在朝中使坏帮了李自成一把。

他先是隐瞒了周遇吉被困宁武关的战报,接着又掐断了周遇吉的援军和物资。

最终导致周遇吉兵败身死。

周遇吉战死,宁武关失守。

后面的大同镇、宣府镇、居庸关整条防线集体投降。

李自成的大军仅用十七天便从宁武关绕了一大圈直抵北京城下。

崇祯被李自成的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,这才有了李自成两天破北京的名场面。

这一世,既然崇祯提前听到了风声,他自然不会重蹈覆辙。

现在北线防御的重点只有一个,那就是增兵宁武关,让周遇吉死死地钉在那里。

巩永固举贤不避亲,张口就推荐了一个自家人。

“陛下,臣推荐左都督刘文耀率军支援宁武关。

刘文耀武艺高强,精通兵法。

如果让他率军一万支援宁武关。

顺便再给周遇吉带过去十万石粮草。

那么微臣相信李自成不付出三十万人以上的代价绝无可能破关!”

巩永固的说法毫不夸张。

宁武关建于两山之间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

对于攻城方来说不付出十倍的代价根本就没有破关的可能。

上一世周遇吉打出来的战损比是多少?

答案是1:17,李自成差点没哭死。

刘文耀的亲大哥刘文炳赶忙阻止道:“不妥,不妥。

文耀身为皇亲国戚带兵出征。

臣恐朝中大臣指责陛下任人唯亲!”

“呵呵,朝中大臣!”崇祯冷笑。

朝堂上的大臣十个里有八个不是好东西。

崇祯也是从罪臣张缙彦口中得知了很多辛密。

户部左侍郎、晋党党魁党崇雅勾结八大晋商向流贼和建奴出售物资。

谁给的价格更高他们就把东西卖给谁,丝毫不顾忌大明的死活。

内阁首辅兼户部尚书陈演为二十三家商号提供便利。

这些商号用重金贿赂陈演后明目张胆地做起了走私生意。

类似的大蛀虫还有好几个,崇祯之所以没跟这些人清算是因为时机不对。

当务之急是打赢跟流贼之间的战争,大战之前不宜内乱。

溜号过后的崇祯立刻有了决定。

“命京营总督李国祯组织一万精锐士兵候命。

命户部紧急采购十万石粮食。

购粮的20万两白银由朕的内帑来出。

命左都督刘文耀十五日后率军出征。

大军直达宁武关,宁武关防守事宜仍由山西总兵周遇吉负责。

刘文耀不得干预周遇吉的作战部署。”

“陛下圣明!”刘文炳和巩永固同时说道。

崇祯难得清醒了一回。

他派出自己的心腹刘文耀率军出征。

这可以保证援军和物资全部顺利抵达宁武关,否则这一路上麻烦事少不了。

崇祯怕周遇吉久战断粮,不惜自掏腰包给周遇吉张罗了十万石粮食。

这笔抄家得来的钱崇祯还没捂热乎呢,一下子就花出去二十万两。

要说崇祯不心疼那肯定是假话,他心里已经在滴血了。

崇祯最英明的地方在于不准刘文耀干扰周遇吉的指挥思路。

刘文耀是正一品的大都督,周遇吉是正二品的边关总兵。

从官职上来看刘文耀比周遇吉的官更大。

但刘文耀是京官,疏于战事。

而周遇吉作战经验丰富,由他指挥宁武关的防御显然更为恰当。

对于经常犯糊涂的崇祯来说,能把这些事情全都捋明白实属不易。

估计崇祯也是被亡国的威胁给逼的,人只有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才会突破和成长。

京师北线的防守总算是有眉目了。

不过几人现在只能在纸上谈兵。

等宁武关那边真的打起来,战况的惨烈程度简直无法想象。

一旦刘文耀的兵马和粮草到位,周遇吉便拥有了两万精兵和充足的粮草。

届时李自成不死掉三十万以上的士兵很难啃下宁武关。

问题是李自成如果真的在宁武关城下损失三十万大军。

那么他还有能力一口气打通关大明的北部防线吗?

这个可不好说,非常地不好说。

对于李自成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。

北线的防御暂时有眉目了,崇祯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京师南线的防御问题!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