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朋友圈流传一张舆论心电图,生动反映出广大网友朋友这些天的心情, 每天犹如过山车,跌宕起伏,大起大落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还有一张漫画更直白“年纪轻轻看什么微博,看,被气死了吧。”这调侃背后既心酸又好笑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确实,

看到物资被各种拦截,送不到需要的人手中,气的想要摔手机;

看到贫困县的农民朋友,为了帮助武汉,用手硬拔了3天大葱,忍不住热泪盈眶;

看到有人没弄清楚情况,就盲目结束掉小动物的生命,想要破口大骂;

看到送货物的志愿者大哥疲惫的嚼着煎饼,轻松的说:没有钱,总是要出点力。默默的想要点赞……

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,

早上刷病例新增数量已经成为日常关注的第一条新闻,

看着有增无减的数据,无奈只能做好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。

尽管这样,还是会莫名的感到焦虑与烦躁:

看到大家转发的各种求助,揪心的难受;

听到身边有人咳嗽,条件反射想要拉开距离;

与家人争执有没有必要戴口罩,无奈到想要爆粗口;

夜深人静,放下手机感受大脑中颓废与反颓废的思想挣扎,久久不能入睡;

禁闭家中却还不想返岗,对未来对工作充满焦虑;

我,这是怎么了?

前两天看到一篇心理学文章,提到很多朋友在经历疫情事件后出现“代替性创伤”症状,突然意识到,关注疫情的同时,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。

什么是“替代性创伤”

“替代性创伤”主要指:在目击大量残忍、破坏性场景之后,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,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。这些异常现象,通常是出于同情和共情,从而使自己身心困扰,精神崩溃。

的确,疫情关系到每个人,我们的每一次刷微博、每一次转发都是将自己置身在事件中,免不了陷入悲伤,受负面情绪影响。

我们虽不在武汉疫情区,却出现了过强的应激反应。

疫区外的我们,被网上各种疫情信息包围,在各种群里愤世嫉俗,同步疫情最新进展,恨不得将自己视为“疫情最前线”。毕竟人们对疫情的风险知觉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建构的。处在疫情台风边缘的我们很容易被信息左右。

过渡恐慌让我们失去理智。开始抢口罩、抢酒精、抢双黄连,最后精疲力尽,担忧和紧张丝毫不减。

诚如2003年“非典”的期间,北京老百姓对“非典”威胁的担心其实并没有外界所预想的那么强烈;2011年日本海啸引发的核泄漏风波引起我国多地的抢盐风波。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,不仅给全民造成身体上的危机,还带来心理层面的考验。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心理学书单,希望大家在这次危机中能理性面对,及时调整好心态,共渡难关。

防控疫情,从我做起——个人与社会群体

《心理学与生活(第16版)》

作者:【美】理查德.格里格

推荐理由:

这是一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入门经典,十余年来累计重印70余次,发行70余万册,在豆瓣上的近万条评价中一半以上为五星,还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,足以说明读者的喜爱。《最强大脑》节目嘉宾Dr.魏等多位学者倾力推荐。

作者菲利普·津巴多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,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于世,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,被公认为“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”。

本书不仅介绍心理学的经典理论知识,而且致力于利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与心理学中的错误观念作战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,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、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极好读物。

《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(中译本修正版)》

作者:[美] 菲利普·津巴多 迈克尔·利佩

推荐理由:

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,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,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。

书中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:说服,依从,从众,认知不协调和自我归因,条件反射,社会学习,态度与行为的关系,态度的卷入,偏见,非言语交流,甚至阈下影响。

《社会心理学(第8版)》

作者:【美】戴维.迈尔斯

推荐理由: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、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。是人们了解自身、了解社会、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指导性书籍。

《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第7版 中译本》

作者:[美]罗杰·霍克

推荐理由:

从历史的角度深入阐述了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项研究,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和相关研究。

本书从十个专题讲述心理学: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,意识和知觉,条件作用和学习,认知、记忆和智力,毕生发展,动机和情绪,人格,心理障碍,心理治疗以及人类互动和社会行为。

防控疫情,从我做起——家庭关系与自爱疗愈

《解忧小铺》

作者:[美]马丁·罗斯曼

推荐理由:

解忧小铺里没有心灵鸡汤,有的是详实的关于焦虑问题的阐释及其解决方案,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解忧小铺中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权,回归健康与安宁的生活常态。

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心身练习以调整焦虑,回归内在的智慧。同时附送:自爱疗愈音频

《亲密关系(第5版)》

作者:[美]罗兰·米勒 丹尼尔·珀尔曼 著

推荐理由: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,用饶有趣味的论述,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、爱情与承诺、婚姻与性爱、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。让人们能更好的建立起心灵匹配的亲密关系,尽享幸福。

《疗愈失亲之痛 治愈哀伤的365天冥想练习》

作者:【美】玛莎·惠特莫尔·希克曼

推荐理由:

这是一本安慰了数百万失亲者的灵魂之书;

连续23年位居美国心理自助类图书前5名,累计好评1385条,销量超过1000000册 ;

书中没有任何虚幻的宗教安慰,没有任何多余的道德说教,甚至也没有所谓的心理疗法。书中包含365篇诗歌一样优美的文字,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感人肺腑的珍珠。借着由颗颗珍珠串成的痛失之项链,人们也能获得直面生死无常的力量,最终接纳挚爱之人的离去,并承载与离人共有的美好记忆而继续前行。

《生命的另一种可能》

作者:【美】埃伦·兰格

推荐理由:在疾病与衰老面前,怎样做才能越活越年轻? 病来如山倒,除了求医问药,我们真的毫无办法? 当衰老到来时,除了迎接死亡,我们只能束手就擒? 面对疾病,我们总是盲目地听从医生的安排;面对衰老,我们则不假思索地把自己交给命运。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其他选择? 在《生命的另一种可能》中,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埃伦·兰格为我们揭开了医生和心理学家没有说出的真相,激励我们成为健康学习者,活出生命的另一种可能。

防控疫情,从我做起——经营高质量的亲子关系

《与青春期和解》

作者:[美]劳伦斯·斯坦伯格

推荐理由:放松点!你听说过的许多关于青春期的现象都不是必然的。青春期出现情绪是正常的,叛逆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必要部分。在本书中,作者将为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青春期。书中讲解了与青春期有关的脑科学、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教育学的研究成果,并且辅以几十个鲜活的青春期案例。帮助家长顺利地应对孩子的青春期。

《童年之谜》

作者:[以色列]罗尼·索兰

推荐理由:

童年早期,孩子最需要的是具有安全感的母婴关系,而这种安全感并不是通过全天候的陪伴给孩子的,而是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为其提供相应的照顾。比如,什么时候应该给孩子读书、什么时候应该喂奶、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学着独立行走等,都有周期可寻。唯有遵循周期,才能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。

本书从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视角,细致解读儿童生命初期的情绪发展理论,指出自恋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,并对健康自恋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做了阐述,让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在心理过程,孩子的情绪记忆及其对以后关系的影响,让父母学到落地的儿童心理学知识,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孩子,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。

《这不是你的错》

作者:【美】贝弗莉·恩格尔

推荐理由: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,在成年后会面临诸多问题的困扰,如过度的自我批评、忽视自己的需求、赌博、酗酒、吸毒、性行为不检点、人际关系混乱、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为等。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疗童年创伤的五步疗法:自我理解、自我宽恕、自我接纳、自我关爱和自我鼓励,是创伤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。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将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,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——一双不被“我低人一等、残缺不全、毫无价值、不值得被爱”等观念蒙蔽的眼睛。

《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》

作者:张琳琳

推荐理由:关系决定关系,童年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其成年后各种关系的质量。本书将亲子关系的内核——依恋 细化分解为更易懂且可执行的12种亲子关系力:富养力、尊重力、接纳力、信任力、放手力、共情力、情绪力、拒绝力、游戏力、独处力、真实力及幸福力。 对于年轻的抚养者来说,无论对自身问题是否觉知,《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》都可以让大家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完成作为父母的修行,与孩子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,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。

防控疫情,从我做起——回归自我,提升认知

《与自我和解:超越强迫、成瘾和自毁行为的治愈之旅》

作者:【美】奥马尔·马涅瓦拉

推荐理由:当想得到某物的欲望足够强烈时,我们几乎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获得它——有时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、智力以及人际关系。我们为什么会无法抑制地感觉自己需要某些东西?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它们而又避免放纵?这本书将给你希望和激励,帮助你通过改变行为来重组大脑,从而彻底摆脱渴求,与自我和解。

《最熟悉的陌生人:自我认知和潜能发现之旅》

作者:[美]提摩西·威尔逊

推荐理由:为什么我们历经辛苦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时,却不如原来设想的那样幸福?而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人或物时,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痛苦,反而恢复得如此之快? 只要遵循社会心理学大师提摩西·威尔逊教给我们的方法,保持清醒的内省和洞察,多关注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,就不难了解自我判断、感觉及动机的真实原因,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内在潜能,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,活出最真实的自己

《孤独:回归自我》

作者:【英】安东尼·斯托尔

推荐理由:

这部洋溢着迷人哲思和诗性光辉的革命性著作中,对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,矫正了其过于注重亲密关系的弊病,并以无比的深情和悲悯剖析了牛顿、贝多芬、维特根斯坦、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作为佐证: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极其深刻、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于内部。因此,独处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,它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还能够引导他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华。

《自愈的本能——抑郁、焦虑和情绪压力的七大自然疗法》

作者:【法】大卫·塞尔旺-施莱伯

推荐理由:

1、一探隐藏在身体里的自愈机制,摆脱抑郁、焦虑合压力的自然疗法;

2、在全球热销120万册,并被翻译成29种语言;

3、本书提出的七大自然疗法包括眼动脱敏与再加工、饮食疗法、日出仿真器等都是全新的、自然的医学疗法,并且有效性都经过了科学研究的证实,多个鲜活的案例更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自然疗法。毋庸置疑,这本书是深陷抑郁、焦虑痛苦的人群的福音,也是现代心理学领域的重大发现。

《我战胜了抑郁症:九个抑郁症患者真实感人的自愈故事》

作者:【澳】格雷姆·考恩

推荐理由:

1、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博士倾力推荐!

2、收录了美国前众议员肯尼迪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首席顾问坎贝尔、谷歌公共政策主管布尔斯汀、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戈达德以及作者本人等9位国际知名的公众人物走出抑郁症的真实故事,这些故事充满希望和治愈的能量,不但告诉你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,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,而且能够培养你从抑郁中快速恢复的能力,帮助你获得持续性的改变,从而完成生命的重建。

《在抑郁打败你之前战胜它》

作者:【美】罗伯特·L.莱希

推荐理由:你是否觉得自己被消极的想法所迷惑,被孤独感淹没,被对失败的恐惧麻痹?如果是这样,请相信你并不孤独。本书作者基于其30多年的治疗抑郁症的宝贵经验,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抑郁症的成因、症状,并结合众多真实的案例,揭示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抑郁者战胜绝望,停止自我苛求,克服完美主义,摆脱孤独感,重新巩固友谊、爱情、事业,找到人生动力,最终打破抑郁症的魔咒的方法。